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
理論宣講不來點創(chuàng)新怎么行
理論也可以年輕態(tài)
一批熱忱于理論宣講的青年人走上了臺前
他們,充滿朝氣與活力
他們,信仰馬克思主義
他們,代表官方,不打官腔
他們,讓理論充滿了時尚氣息、時代元素
由中央網信辦移動局指導
半月談新媒體中心打造的
50集《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微視頻
4月2日正式上線
《理論達人解讀十九大》,
以潤物細無聲的方式告訴你
“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行”
第十集——人類命運共同體
理論達人:新華社國際部高級編輯-凌朔
一年前,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年會和聯合國日內瓦總部發(fā)表兩場歷史性演講,向世界描繪了一幅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藍圖。
在2017年的世界經濟論壇上,人類命運共同體已經成為論壇的主題,那就是“在分化的世界中打造共同命運”。
過去一年間,人類命運共同體,成為人們談論最多的共同熱詞。那么,人類命運共同體讓世界為之心動的魅力何在呢?
我們在采訪過程中,發(fā)現三個關鍵詞,也許能勾畫出人類命運共同體那磁石一般的吸引力。
第一個關鍵詞,方向。
從十七世紀中葉威斯特伐利亞體系形成以來,國際關系進入西方大國主導的近代階段。
但冷戰(zhàn)結束后,具有濃重強權政治色彩的傳統(tǒng)國際關系理念越來越顯現出不適應性,國際關系領域亟須形成新理念,與時代特點和要求相匹配。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的提出,超越了西方主流國際關系理論,超越了推崇權力政治的現實主義,也超越了所謂“修昔底德陷阱”、“金德爾伯格陷阱”、建構主義等西方邏輯。
正因為這些超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獲得肯定,被認為是一種新的秩序觀、價值觀乃至新哲學。
過去沒有哪個大國想要與一個非洲不發(fā)達國家命運共同,而今天,是中國的牽引力讓他們找到了方向。
第二個關鍵詞,方案。
世界格局在不斷演進和變化,在原有格局中,許多問題無解,許多問題難解,許多問題待解。而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正是一套問題導向的發(fā)展思路。
把人類個體的命運連接在一起,把各民族的個體命運連接在一起,把各國的個體命運連接在一起,共同尋找交集。
還記得曾經采訪一位在中國經商的也門商人。他學習中國電商模式,打造了一套也門版淘寶。在他辦公案頭上,我們發(fā)現了一本書——《習近平談治國理政》。
我們問他,你一個商人為什么要讀這本書。他說,他從中得到很多啟發(fā),甚至發(fā)現了一條也許能夠解決也門內戰(zhàn)的道路,那就是把個體命運集合起來尋找交集。
第三個關鍵詞,方法。
對很多外國人來說,人類命運共同體更高層次的價值在于,它并不是懸在空中的純理論,它接地氣、可操作,甚至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2016年3月,湄公河下游的越南、老撾遭遇90年來最嚴重的旱情,八成稻米產量受到威脅。
得知這一情況,中國政府立即啟動瀾滄江梯級水電站水量應急調度機制開閘放水,在三四天內大大緩解了下游旱情。
宋瑪說,中國響應之快,甚至快于受災國家的內部調度。他評價說,中國患他人所患,正是同飲一江水、命運共同體的最好詮釋。
非洲有句諺語:如果你想走得快一些,一個人走;如果你想走得遠一些,結伴而行。
有人在邊境修墻時,中國在打造世界的互聯互通;有人在孤立這個,威脅那個的時候,中國在鼓勵大家結伴而行;有人高喊要自身優(yōu)先的時候,中國通過“一帶一路”與世界分享紅利、分享方案、分享智慧。
當今世界,越來越多人開始理解,只有共同發(fā)展,打造希望的共同體、發(fā)展的共同體、未來的共同體、命運的共同體,才能行穩(wěn)致遠。
出品人:葉俊東 梁相斌
總監(jiān)制:王運才 丁玫 王永前 李斌
監(jiān)制:孫愛東 許小丹
統(tǒng)籌:史勁松 王君璐
拍攝:王普 馬曉冬
剪輯:張初
主講人:凌朔
協助:新華社北京分社
制作:半月談新媒體中心
指導:中央網信辦移動管理局
版權聲明:凡本網注明"來源:半月談網"的所有作品,均為半月談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任何報刊、網站等媒體或個人未經本網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鏈接、轉帖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布。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法律責任。如需授權,點擊 獲取授權